一、水平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应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学位论文的学术观点必须明确,逻辑严谨,文字通畅,书写规范。
(一)硕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要注意在基础学科或应用学科中选择有价值的课题,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能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在硕士生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后开始,应包括文献阅读、开题报告、拟定并实施工作计划、科研调查、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文字总结等工作环节。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年半。
(二)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要选择在国际上属于学科前沿的课题或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要突出论文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并能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重要的环节,其工作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两年。博士研究生入学后,要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科研方向,收集资料,阅读文献,进行调查研究,选择研究课题。一般在第二学期,最迟在第三学期通过开题报告并制定论文工作计划,之后根据论文工作计划分阶段报告科研和论文工作进展情况。
二、内容要求
一篇完整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封面、内封(含中英文)、原创性及授权声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致谢、目录、论文本体、参考文献、附录、作者简介、封底等。
(一)题目:题目应以最少的字数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二)摘要:包括中、英文摘要两部分。摘要内含摘要正文及关键词。
摘要是对学位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相当于一篇具有独立性、完整性的短文。因此,它应包括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在摘要中一般不宜使用公式、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等。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三)论文正文: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的选题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正文一般包括绪论、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成果、结论等三个方面。
(四)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三、排版及印刷格式
(一)封面:具体格式见博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封面样本。导师姓名应以在研究生部备案名单为准。
(二)内封:含中英文两个内封,具体格式见博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内封样本。
(三)声明:在内封后加上一页含“原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说明”,见格式样本。
(四)致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它是对导师及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的感谢;对完成本论文的资助课题应予说明。
(五)中文摘要: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导师姓名、专业与方向、摘要、关键词。
(六)英文摘要:内容同中文摘要。
(七)目录:按章、节顺序进行排列。
(八)论文正本:按照出版专著的格式,按章、节排版。
(九)参考文献:按照在文中出现的次序,顺序编号,并在正文后顺序排列。引用文献在文中标示方式应全文统一,顺序编号置于“[]”内并在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
(十)附录:对需要收录于学位论文中且又不适合书写于正文中的附加数据、资料、详细公式推导、计算机程序等有特色的内容,可作为附录排写,序号采用“附录I”、“附录II”、“附录III”……顺序排列。
(十一)作者简介:说明论文作者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作者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及出生地、学习及工作经历、在学期间获得荣誉、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情况等内容。
(十二)封底
四、几点关键说明
(一)基本规定
研究生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再修改完成后,硕士生给研究生部交8本正式纸质学位论文,博士生交8本正式纸质学位论文,同时提交与纸质论文相同的电子文档(必须采用Word格式或PDF格式),由研究生部分别提交研究生院、所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档案馆等单位收藏和保存。
学位论文封面要求为套色印刷,硕士论文用150克蓝色花纹纸;博士论文用150克红色花纹纸。
学位论文全部内容采用计算机编辑,为便于装订与保存,纸质文档使用A4规格排版和印刷。使用word排版时,在“文件”、“页面设置”、“页边距”设置为左30mm,上、下、右分别为25mm,“版式”中设置页眉为20mm。
(二)统一模板
学位论文的封面、内封、声明、致谢、摘要、目录等的排版使用统一模板格式,学生不可随意改动其内容和字体、字号等,特殊要求应征得研究生部许可。具体模板请到研究生部索取或在网页下载。
(三)论文正文
论文的正文统一采用章、节顺序进行排列,
章:章序及标题为“小2号黑体”,每章开始应另起一页。
节:每节的一级题序及标题用“小3号黑体”;二级题序及标题用“4号黑体”;三级题序及标题用“4号黑体”。
正文:字体采用“小4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22磅”。具体设置办法,打开Word文档,在“格式”、“段落”、间距的“行距”下拉菜单中选“固定值”,在“设置值”栏中数值定为“22磅”。
页眉:学位论文正文部分需加页眉。页眉用“5号宋体”。奇数页眉为“章序及标题”居中、页码居右排列。偶数页眉为“学位论文题目”居中、页码居左排列。
(四)参考文献
根据《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O05》国家标准标准,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按在文中出现的顺序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顺序编号置于“[]”内并在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其排列格式为:
(1)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参考文献是对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参考文献著录项目如下:
a. 主要责任者 (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按照“姓在前名在后”的次序。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 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 文献起止页码。
g. 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文中以页下注出现的引注参考文献需要文献起止页码,论文末附的参考文献不用注出文献起止页码。
(2)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a、根据 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
专著 |
论文集 |
报纸文章 |
期刊文章 |
学位论文 |
报告 |
标准 |
专利 |
文献类型标识 |
M |
C |
N |
J |
D |
R |
S |
P |
b、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c、对于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及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
数据库 |
计算机程序 |
电子公告 |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
DB |
CP |
EB |
d、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 [M/CD] ——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 ——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3)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 62-67.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68-471.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8]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g.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1]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www. 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html, 1998-08-16/1998-10-04.
[1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五、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试行,以前相关规定同时废止。本规定由研究生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