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水秦岭 感受自然魅力——水保所校区退休职工参观秦岭国家植物园小记

来源: 作者:离退办 时间:2019-04-17

  人间最美四月天,在大好春光里,为让老同志亲身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的发展变化,感受持续不断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 411日,校离退处组织水保所校区70余名老同志参观了秦岭国家植物园。 

  秦岭国家植物园,位于陕西省周至县田峪口东侧,园区开放的一期工程,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远观,满山泛绿,郁郁葱葱。近看,花卉遍布,百花争艳。好一派旖旎风光,宛如自然天成的绝美花园。 

  老同志们三五成群,徜徉在绿道中,置身于花海间。绚丽的色彩,曼妙的花朵,让人应接不暇。多姿的杨柳,大红的枫叶,令人激动不已。在生机勃勃的园区中,老同志们充分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光。 

  植物园东侧主要是植物迁地,依托地势,在沟道中、坡面上,巧妙地建立有成片的木兰园、杉园、百果园、银杏园、木樨园、芳香园等数十种观赏性树木花草园。西侧有元始台景区,峰林青翠,层恋叠嶂,并与古楼观台老子文化旅游城和楼观台森林公园,山水相依,遥相呼应,构成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独特的风韵。在观景台上俯看园区,各种植物花卉小区,星罗棋布,蔚为壮观。园区道路,蜿蜒曲折,优美的线条,将一块块色彩连接,犹如浓墨重彩的油画,让人心旷神怡。 

  在参观完外景后,老同志们又陆续来到园内的科普馆,观看了 “山水秦岭”的视频和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标本,观赏了数百幅珍稀野生动植物、花卉、鸟类的图片。对秦岭的丰富内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我们了解到,园区正在建设的有:植物迁地保护,生物就地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和复合生态保护等4个功能区,同时兼具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生态旅游等功能。全力打造奇花异木、瑰丽多姿的园区景观,力争以最美的姿态迎接游人。 

  林草专家侯庆春在参观途中说:老天把秦岭最美的一段赐给了陕西,陕西又把最精华的一部分馈赠给了周至,可见秦岭周至段在国家地带性分布上所占位置的重要性。他还说,秦岭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所处的位置,在全国来说,无可替代。它横跨两个气候带,非常适宜动植物的生长,在这里建设特大型植物园,是国家生态振兴的战略需求。 

  原任副所长吴钦孝说:秦岭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千万年来,受亚热带、暖温带季风气候的滋养,塑造出钟灵毓秀的地貌特色,域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欣赏价值。水因山而秀,山因水而媚,秦岭已成陕西的一张靓丽名片。保护好秦岭是中国人的责任,更是陕西人的责任。 

  果树专家施立民说:我生长在秦岭脚下,对于身边的风景虽然习以为常,却依旧心驰神往。。秦岭是华夏文明的龙脉,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遍布的峡谷、河流、湿地、森林、花卉等景致,美不胜收。说这里是步步皆景,处处如画,一点都不为过。 

  总支书记李锐说:工作有作为,生活有色彩,是我固守的信念。我深深体会到,观光让老同志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促进交流、服务社会、结交朋友、锻炼身体、增添乐趣和放飞心情等。对此,我们要特别重视组织老同志的外出参观活动,让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建设成就,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幸福感、获得感。 

  摄影爱好者史新合说:这次参观,除了欣赏到美丽的春景,还拍到了很多漂亮的照片。用镜头把游人与风光相融合,使整个画面富有诗情画意。 

  还有的老同志认为:园区建设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展现了当今的社会面貌,从中也领悟到做事要从一而终,不忘初心,要立人、立德、立学,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真正把秦岭国家植物园打造成我省旅游业的新亮点。 

  参观活动不知不觉已到了返程时间,大家还意犹未尽。纷纷建议,秋季再组织一次像这样的外出活动。 

  通过参观,老同志们进一步认识到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理解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当下,建设“美丽中国”取得了明显成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可想,在不远的将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在城中,城在林中”的良好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一定会变为现实。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