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不松劲,春耕备耕不延时。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作为农林专业的研究生,水土保持研究所的学子们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发现问题、科学研究、探索解决的本能,通过走访调查、技术讲解、知识宣讲、实践耕种等方式,在上好这堂实践课的同时积极帮助家乡开展春耕。
格物以致知 躬耕以致用
甘肃庆阳的何娜娜同学,针对家乡苹果园大面积的腐烂导致果树提前老化难以保证果质的问题,查阅整理相关专业文献后,依据病源、传播途径、易感染树体、发病高峰期等方面整理了对应的抑制手段,并发送至各村民群里,普及了腐烂病的相关知识,并督促大家及时对果树腐烂进行控制。此外,她看到习惯采用果园清耕措施的乡亲们又拾起锄头开始翻耕了,生草与果树争水、争肥的概念在他们的思想里根深蒂固,难以看到适量适宜种草的益处,于是奔走告诉大家,浅根系草本覆盖园地实质上减少了水分的无效蒸发,能够实现秋水春用的理念。征得他们思想上对科研数据的认可后,并劝说他们改变想法使其用于实践。
陈峰峰同学的家乡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是一个偏远山区,当地全是旱地,地块碎小,水源不足,无大棚蔬菜种植,只能靠远处运输,冬季蔬菜价格高昂,于是他和一名村民萌生了搭建大棚种植蔬菜的想法。陈峰峰利用大学选修课《现代温室设计》的知识,结合查阅到的资料帮助村民从设计到种植,完成了温室大棚的建造。
刘潇潇同学、孟廷芳同学通过家庭春耕活动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锻炼个人体质,增强生存、生活、学习的实践本领,珍惜劳动成果,同时体会劳动的乐趣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在山东省的马建鹏同学,主动联系了山东省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参与了2020年禹城市疫情防控期间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指导下乡的活动。3月4日至6日期间,马建鹏跟随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农技推广组先后到了禹城市张庄镇,十里望回族乡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到两个乡镇下辖的西赵村、聂庄村、崔魏寨、崔庄村、郝庄村等农业种植示范户的农田中,针对当前冬小麦春季生产管理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咨询解答,并结合所学专业重点讲解了农田水肥管理措施和农田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使示范户对于当前要采取的镇压和划锄措施有了更好的理解,推动了该技术在示范户中的推广示范。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的杨娥女同学,深知家乡农作物受到长期且频繁的自然灾害,乡亲们依靠乡镇技术人员的指导与帮扶,摸索着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防止肥力衰退与土壤治理相结合的科学耕作办法,来尽力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杨娥女亲身参与今年的春耕,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指导村民使用地膜技术和“捉肥”技术,帮助村民选择合适的经济作物。通过参与春耕活动,懂得了春耕土壤育肥的方法,春耕的一些技术措施,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像那些抗击疫情的同袍一样,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能够带着一身的才华冲在前面。
春华秋实满庭芳,栉风沐雨砥砺行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西官庄村的高胜同学,通过田间调查走访的方式,调查了村民的粮食产量、农田土地利用方式。他表示,在这个科技兴农的时代,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农民的增产增收也是无望,科技兴农、生态农业也将遥遥无期。所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更加需要我们农科学子的努力,为农民着想,进行合理的引导使他们学会投资,敢于投资,为建设生态农业而努力奋进。
甘肃的李娜同学通过春耕播种玉米,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栽培方式、植物形态特征。她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新一代的农学人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陕西省广灵县的许小明同学深入田间地头,参与了家里一年一次的杏树剪枝工作,通过实地修剪杏树,学习到了果树枝条短截、回缩、疏剪、缓放等技术。姚丽霞、王润超、吴希慧、张娜娜等同学也参加了不同形式的春耕活动,体现了研究生热爱劳动参与实践的良好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浓浓的“三农情怀”也提醒着广大农科学子:中国未来的农业发展需要科技的进步,需要更多的农业人才砥砺前行,作为农学人应牢记国家使命,学以致思、学以致用,用青春的汗水谱写新的篇章,将自己的圆心深深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用更大的半径去绘制人生的蓝图。
何娜娜给村民讲解果树防病知识
马建鹏参与禹城市疫情防控期间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指导下乡活动
杨娥女参与指导村民地膜覆盖和“捉肥”技术
陈峰峰设计建造的温室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