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的小世界:生物土壤结皮

来源:水保所 作者:郭玥微 时间:2021-12-29
  生活中常见牛奶、豆浆表面凝成薄膜,轻轻一揭便可提起来,称之为奶皮和豆皮。其实土壤表面也常有一层容易揭起的“硬壳”,即生物土壤结皮(简称生物结皮)。
  生物结皮是土壤表面的小型生物 1与土壤颗粒捆绑、黏结形成的地表覆盖物,质地相对紧密,易与下方土壤分离。通常根据结皮中占据多数的植物,将生物结皮划分为藻结皮、地衣结皮、藓结皮,或是混合结皮(图1)。生物结皮虽不起眼,但在全世界广泛分布(图2)。
   
  1a)沙漠地区生物结皮(F. Garcia-Pichel)(b)黄土高原藻-藓混合结皮(赵允格)(c)生物结皮主要类型
  
  2a)极地苔原(网络图源)(b)白色地衣(Otto L. Lange)(c)全球生物结皮分布面积预测(黄色区域,Emilio Rodriguez-Caballero
  三十年前,美国学者Jayne Belnap(杰妮·贝尔纳普)在国家公园工作期间,曾产生一个疑问:“地面上的藻类和地衣被游客踩得多了,就会减少甚至消失,它们虽然微小,但聚少成多,这对当地生态会有不良影响吗?”被这个问题所驱动,Belnap与同行们展开了一系列涉及土壤学、水文学、生理学、生态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发现藻类等植物与土壤结合后,可形成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世界(生态系统2 )。
  最初的藻类来到荒芜的土地,在地面上发展壮大,使土壤变得相对平坦和肥沃。随后结构更为复杂、形态更为高大的地衣和苔藓进入被藻类开垦好的“良田”,渐渐形成小小的森林。在这里,藻、藓及地衣植物既是提供营养的食品工厂,也是为其它生物及土壤遮风挡雨的“庇护所”。小到线虫,大到蚂蚁,小型动物们在此繁衍生息,每天都在进行利齿与坚甲之间的军备竞赛、猎手与猎物之间的生死时速、老弱与青壮之间的末位淘汰等各种比赛。当植物和动物死去,种类繁多的土壤微生物建造起一座座加工车间,将它们进行分解重组,尘归尘,土归土。无数个这样生机勃勃的小世界,占据了地球陆地面积的12%,干旱地区的30-40%,特别是在高山、极地、沙漠等大部分生物难以生存的“生命禁区”,是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
  生物结皮被喻为“土壤的皮肤”,就像人的皮肤是保护身体的重要屏障,生物结皮也可以保护下层土壤,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增加土壤肥沃程度等重要生态功能(图3)。人们已开始理解生物结皮的重要性,在美国西部多个国家公园,均有提示牌提醒游客不要离开步道,因为沙漠表面有着脆弱但具有重要作用的生物结皮,一脚下去就会毁掉它们数十年的努力生长(图4)。近些年来,生物结皮的人工培养也备受关注。中国学者赵允格等人认为,将藻类、苔藓等生物材料接种到土壤表面,可以加快生物结皮的形成,有利于被破坏的地表进行生态恢复。在自然界中,生物结皮发育稳定需要数年以上,而人工生物结皮培养几个月后即可形成(图5),但大规模生产仍需深入研究。
   
  3生物结皮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高丽倩)
  
  4“它是活的!”——提醒游客不要踩踏生物结皮的步道标牌与网页说明
    
  5人工培养的生物结皮(刘永定,赵允格,王淑霞)
    生物结皮研究给学者们带来许多新的灵感,在土壤、植物、生态等领域提出了若干新的研究方向。例如,美国学者Matthew A. Bowker(马修·鲍克)提出,类比遗传学的模式生物3果蝇,可将生物结皮视为模式生态系统,这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缩短实验周期,降低实验成本,在生态学研究方面有巨大潜力。人造封闭生态系统的研究由来已久,如“生物圈2号”4 、“月宫一号”5 等,既为加深对地球生态系统的了解,也为建立太空基地积累经验。但研究对象规模越大,成本越高,更多的研究人员选择了体积较小的微型生态系统。有研究者在有盖培养皿(直径10cm,高5cm)内培养细菌、藻类、原生动物,构建水生微宇宙;在气候室(2m×2m×2m)中培养植物和动物,以检测植物生产和群落分解等生态功能。Bowker团队利用生物结皮斑块(0.5cm×0.5m)研究物种多样性(图6)、能量转化等问题,中国学者刘永定提出,可用生物结皮模拟固定月球尘埃、拓殖外星的过程,都展现了生物结皮的科研潜力。
    

  6地衣结皮斑块(Matthew A. Bowker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生物结皮虽小,却是一个完整体系,从新的角度诠释了过去数百年对土壤表面小型生物的观察与实践。生物结皮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大有可为。
 
1包括藻类、地衣、苔藓等隐花植物和细菌、真菌等土壤微生物。
2指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3选定某些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以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常有代表性强、易获得、周期短、易操作等特点。
4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沙漠中的人工生态循环系统,占地1.28公顷,有5个野生生物群落(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海洋、沼泽、沙漠)和2个人工生物群落(集约农业区和居住区),动物、植物、微生物约4000个物种。
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总面积160平方米,由若干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
  作者简介:郭玥微,山西太原人,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土壤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苔藓植物繁殖生理和生物结皮生态功能。
  联系电话:18740451538
  电子邮箱:248168629@qq.com
  
附件下载: